您的位置:主页 > 最新活动 >

企业管理就是经营人心、管理人性、平衡人情

发布日期:2022-03-16 16:22 浏览次数: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君王成败如此,企业兴衰亦是如此。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可以说,管理就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在很多企业看来,人心的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能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人心充其量只是附加值。虽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这种一切向利润看齐的观念无可厚非,但是会导致企业和员工的“融合度”下降。企业人心管理不是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有多么稳定,而是员工对企业从情感层面出发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企业管理,就是对人性的管理。事实上,企业领导的核心是人,团队领导的核心也是人,那么不可避免地面对的一个话题就是“人性”。领导者经营的核心就是经营人性,经营人性的核心就是满足人性的需求。把握住了人,就把握住了关键。

企业管理就是经营人心、管理人性、平衡人情

 

课程讲师丨姜博仁老师

- 人性解码与组织领导力专家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各大高校特邀客座教授

 

01.悟道:思维模式的破局

固有的思维模式限制了想象力,这就是“框”,“框”也是“局”,要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就得要破“局”。如何实现思维模式的破局?

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即布袋和尚)有一首《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解释为:

□ “手把青秧插满田”,“田”实际上是指人的内心世界,“插秧”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的一切所作所为。人的一切思想、行为和语言等都是从虚妄中诞生的。

□ “低头便见水中天”,“低头”比喻息灭所有妄想和杂念,排除所有的妄想和杂念静下心来,才能真正看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

□ “心地清净方为道(稻)”,“心地清净”指“六根清净”,意为内心无妒忌、贪念、妄想等烦恼的伴随时才更接近道,否则就会感受种种痛苦和衰败。

□ “退步原来是向前”,人们不能觉悟的原因就是转变思维,不肯“退步”,如果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看似退了一步,但却是前进了一步。

思维的高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对此姜博仁老师谈到,任何行为的改变,首先源自认知观念的改变。同一座山,人站在山谷看和站在山峰看(人在谷为俗,人在山为仙),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果。只有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视界,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不要让过往的眼光和方法去作出判断,避免误判。

企业管理就是经营人心、管理人性、平衡人情

 

比如,企业应该如何用人一直以来都是管理者所头疼的问题。用人唯亲和用人唯贤是管理中常见的用人标准,在经典的教科书里都主张用人唯贤而不是用人唯亲,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却相反,用人唯亲的案例远大于用人唯贤。
“用人唯贤,不能用人唯亲”这样简单的道理难道管理者都不清楚吗?并非如此,这一现象背后有很深刻的利益机制和现实条件限制。其实从中国的传统来看,用人唯亲也是根植于国人的内心。即使秦始皇、李世民等不拘一格求人才的雄主,很多时候用人还是唯亲。贤者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领导来说,如果没有亲者,最终会众叛亲离,落得孤家寡人一个。

任正非就曾经谈管理团队时讲到,“任人唯贤”要与“任人唯亲”相结合。

企业管理就是经营人心、管理人性、平衡人情

 

02.明理:管理模式的应变

管理的本质不仅是在工具、方法,更是背后的思想和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思想是什么,如何升起又如何转化?底层逻辑是管理者的意识与意志的体现。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老板喜欢亲力亲为,一抓到底,这是一个常态。但大多都没有帮手,他们每每在困境中进行改变时,通常会制定新的考核制度和新的发展战略,问题是等到真正开始落实的时候,员工遇到业务难点还是会找老板协助。

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和员工治理这三点都能很好地体现出企业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能够使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还能使企业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平稳地发展下去。

【知识点 · 激活组织的解决方法】

① 让你的员工能“自动自发”地去工作。

② 让你的员工能爱岗敬业,对待工作的态度如同对待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样。

③ 让你的员工“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能对结果主动承担责任。

④ 让你的员工对经营战略、组织文化、制度规范等能主动执行到位。

⑤ 让你的员工心甘情愿也无怨无悔地长期相随。

稻盛和夫曾经说:“企业若是不能让其中的成员密切合作便会遭遇失败的命运。特别当大家各有不同的意图时,群体的力量就会分散。成功的企业使每个成员都朝着一定的方向前进,并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空间。”一支优秀的团队,强大的组织凝聚力能成为员工成就梦想创造辉煌的制胜法宝。

提升组织凝聚力的第一步:找到共同愿景。激活每个组织成员个体的热情,并将个人热情凝聚成共同愿景,让大家看到并真心认同发展前景,有方向、有共识。

提升组织凝聚力的第二步:加强危机意识,为员工树立外敌。理智的企业引导必须要员工清楚:真正的竞争来自外部,员工应该加强危机意识——企业自身若得不到稳定的发展,就不能满足员工的各种期望;只有团队内部上下同心、协调一致,争取到企业的功绩,才能留有个人的空间。

※ 德才兼备

《孟子·尽心上》曰:“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在孟子眼中贤人”就应该是个德才兼备的贤人。在现代也同样要注意,用人要以品德为先。

任正非亦说过,华为用人、决策是从贤不从众,而这个“贤”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才德兼备,有品德有才能。

实际上,“德”与“才”是一对矛盾。选择人才首选德才兼备的人才,如果找不到德才兼备的人才,就选择德高才低的人才,不选择才高德低的人。因为人的才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但是人的品德是培养不出来的。另外,才高德低的人危害极大,从短期看是能够占到便宜,但从长远看害人如害己。
综合来讲,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 要学“方法”,更要悟“心法”

很多企业家都会发现身边的员工,动力不足、能力不行甚至立场不坚,然后换了一批又一批还是老样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此而非常苦恼。那么,如何揣摩员工的“心”,“心”究竟意味着什么?

姜博仁老师认为,人们的心重在“感觉”二字。

如何让你的目标(战略或绩效等)被下属有效执行?一定要发现对方当下对什么“需求”最为敏感,这其实就是对方心目中的“蜜蜂”。然后,把目标的达成结果与其发生“有感觉”的“关系”。换句话说,想让别人自动自发地做你想让其做的事情,就必须要让其对这件事情先“找到感觉”。

记住,要学“方法”,更要悟“心法”:

【博言仁语 · 姜博仁老师金句】

· 真正的沟通,是直达员工内心的共鸣!

· 真正的执行,是触动员工内心的所求!

· 真正的激励,是满足员工内心的渴望!

· 真正的领导,是激发员工内心的梦想!

· 真正的管理,是发挥员工内心的潜能!

为他人“创造感觉”,Value(价值)=Feeling=能量,是实现“自动自发”的动力来源。

企业管理就是经营人心、管理人性、平衡人情

 

03.优术:行为模式的匹配

当今企业与员工的维系纽带远远不是一纸合同那么简单。现在欧美国家的一些中小公司乃至大公司,企业与员工维系的纽带更多的是靠"心灵契约"。比如,北欧很多国家的小企业可能与员工之间并没有合同,也没有一定要说明你该如何上班、如何获得保险等福利、何时发薪,员工不用担心苛扣。如果一个员工已经对老板心存疑虑,离开是迟早的事,一纸合同是束缚不了的。此时,企业与员工维系的纽带更多的是一种软性的、心灵层次的东西。

己欲立先立人,己欲达先达人。

企业要与员工建立“心灵契约”,就必须“攻”其心,即与其创造“感觉”,而创造这种感觉的“三抓手”包括功能(工资+奖金+提成)、感受(公司文化、制度、福利、环境、岗位、上司等)、感觉(梦想),这是与员工建立感觉的三个层次。

管理者想与员工达成“心灵契约”,需要在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达成心心相印的状态,进而激发员工内心渴望的“动力源泉”,收获成长感、成就感、归属感。梦想,自己要的;好处,别人要的;若是别人感觉是痛苦,则预示失败。

检视我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1. 发生关系(接地气)

2. 要能走心(三抓手)

3. 找到载体(舍得因)

【博言仁语 · 姜博仁老师金句】

· 创造获得感!用分配机制解决人对钱的需求!

· 创造成就感!用战略愿景和荣誉体系解决人对前途的需求!

· 创造归属感!用神圣感和企业文化来驾驭人的精神世界!

在落地模式的设计知识的讲解中,我们重点讲解建立员工快乐积分计划。

积分制管理是用积分(奖分和扣分)对人的能力和综合表现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并用软件记录和永久性使用。

通常人们所说的积分制管理是指把积分用于对客户的管理。我们今天所讲的积分制管理,是指把积分制度用于对员工的管理。在一个企业,以积分来衡量人的自我价值,反映和考核人的综合表现,然后再把各种福利及物资待遇与积分挂钩,积分高的员工可以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甚至解决将来的归属,从而达到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员工快乐积分计划相当于企业给员工成立了“心币积分银行”,能够充分调动起员工的主动积极性;能够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成长感、成就感、归属感等);能够有效增强组织制度规范的执行力度;对各级别员工都有持续的激励效果;轻松实现人才的选、用、育、留!

当一个企业建立了积分制管理体系以后,克服了传统管理方法的许多弊端,解决了金钱不能解决的大量问题,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激励资源。企业有了“积分”这根线,可以牵动员工的方方面面,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

【知识点 · 积分制管理的优势】

· 增加了制度的执行力

· 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

· 解决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弊端

· 有利于留住人才

· 有利于健康企业文化的快速形成

· 有利于节省管理成本

· 不需要修改规章制度、改变流程

· 人性化,更易于接受

· 解决了日常管理中的各种难题

· 解决了家族式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 公司规模大小都可以使用

· 行业不同不受影响

· 不受管理者文化水平的影响

· 容易实施落地

04.对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企业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在真正的日常管理中,管理者往往居高临下,咄咄逼人,自以为是,他们把强迫当成常态,把控制当根基来实现他们所想要,而不是员工所想要的工作目标,甚至很多管理和企业只是把他们当成一颗螺丝钉,这种冷兵式的管理如今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企业管理应当以尊重人性作为出发点来开展一切管理活动,这是一种从人性和情感出发的管理思路。我们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从体现人的本性和释放人的本性的立场去研究和设计企业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及管理措施。

【博言仁语 · 姜博仁老师金句】

企业领导人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两大本领:洞察人性,看透规律。规律是天道,人性是人道。成就大业者要有佛祖之心、帝王之术,境界、能力和手段缺一不可。

企业管理就是经营人心、管理人性、平衡人情,对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企业管理水平就有多高。成功的企业必定是“雇用”了员工思想和情感的企业,因为这才是作为人的最大价值所在。

企业管理就是经营人心、管理人性、平衡人情

 

课程讲师丨姜博仁老师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联系电话
020-31958550
返回顶部